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治疗一例肝脏多发血管瘤患者
2021-09-17 11:46肝胆胰外科二病区
近日,我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收治一例肝脏多发血管瘤患者。患者因“右上腹胀痛”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外院腹部彩超提示右肝多发占位,后于我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住院治疗,入院后行腹部增强CT。
检查显示:患者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较大者长径约5.4cm),考虑多发血管瘤可能。
肝胆胰外科二病区针对患者进行术前讨论,认为采取完全手术治疗行右半肝切除术所切除的正常肝组织过多,而采取血管瘤剜除术则处理与右肝静脉、中肝静脉及腔静脉之间的血管瘤手术较困难、风险较大。科室与介入超声医学科专家会诊商议后决定,实施多学科协作治疗方式:肝脏部分切除术+超声引导下瘤体化学消融术(毗邻大血管处瘤体),一次性解决患者多发血管瘤疾病。
术中,麻醉科、手术室、介入超声医学科鼎力协助,肝胆胰外二病区副主任刘韬带领科室医生团队顺利为患者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右肝多发血管瘤切除术+右肝部分切除术后,介入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王雪岩经超声引导下对毗邻右肝静脉、中肝静脉及腔静脉之间的瘤体行化学消融术。经过术后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已于9月13日康复出院。
该多学科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多发肝脏血管瘤的成功,显示出了我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介入超声医学科以及麻醉科等多学科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多学科联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重要性。今后,医院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继续更好地发挥多学科联合合作模式,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和处理更复杂棘手的临床疾病。
肝血管瘤介绍
liver hemangioma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引起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肝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是最为多见的。肝血管瘤是最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本病常见于中年女性,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多数认为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肝血管瘤多为单发,左、右肝的发生率大致相同。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达数年以上,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是,少数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器官引起临床症状,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肝血管瘤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B超、MRI)为目前诊断肝血管瘤主要方法。
肝血管瘤病症表现
①较小的肝血管瘤多无明显症状,较大的肝血管瘤病人可有肝区胀痛症状。
②较小血管瘤无体征;较大血管瘤,右上腹可触及到包块,肝大。
③血管瘤多为单发,其直径一般多小于4厘米。肝血管瘤常在体检或者B超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它的大小、形态和数量均不一定,往往属先天性。4厘米以上的肝血管瘤患者约40%伴有腹部不适,有肝肿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审核/黄夏寒
排版/赵兴婷
